【治不了沙特鎮不住伊朗?自行轟炸敘利亞不經國會批准 拜登上任45天中東政策釋放前後矛盾信號】

【治不了沙特鎮不住伊朗?自行轟炸敘利亞不經國會批准  拜登上任45天中東政策釋放前後矛盾信號】

美國新聞中心

3/4/2021

「如果當選總統,我將讓沙特政府付出代價。卡舒吉遭謀殺並被肢解,我相信是(沙特)王儲的命令。」美國總統拜登在參與競選期間曾對選民信誓旦旦說道。然而,現在在不少人看來,拜登食言了。

2月26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佈針對沙特籍記者卡舒吉遇害案的解密評估報告。這份主要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編寫的報告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批准了一項「俘獲或殺死(卡舒吉)」的命令。

該報告發佈後,白宮多次表示隨後將宣佈對沙特政府的「懲罰措施」。2月28日,白宮宣佈了對沙特的制裁措施,包括對沙特王儲的安保團隊進行制裁,還對76名沙特人進行簽證限制。但許多人對這份制裁名單表示不滿,他們認為拜登政府未能對沙特王儲本人進行制裁,是貫行「美國價值」的失敗。

「有史以來,特別是在近期歷史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府都沒有對外國政府領導人實施過制裁,無論他們的國家是否與我們建立了外交關係。」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為拜登的決定辯護道,「我們相信有更有效的方法來確保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這就是外交。」

拜登上任一個半月,在中東有不少動作,然而,無論是在伊核問題和沙特卡舒吉案上的表現,均未兌現自己在競選時的承諾。

政府說法無人買賬

拜登政府最終的表態,似乎無人買賬。美國國會兩黨人士均批評拜登政府針對沙特的力度太弱,敦促直接懲罰王儲本人。一些人權組織則認為應該對沙特實施武器禁運等制裁。美國媒體則指責拜登背棄了「美國價值」。

「歸根結底,美國在世界上的力量不僅取決於我們原則的力量,還取決於我們軍隊的力量。很多時候當我們未能始終如一地運用前者時,我們最終發現必須訴諸後者。」《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弗雷德·瑞安3月2日的評論文章寫道。瑞安批評拜登未能兌現競選承諾,敦促政府立刻為卡舒吉這位曾為《華盛頓郵報》工作過的沙特記者「帶來正義」。

這份早已喪失神秘性的報告和後續不痛不癢的「懲罰」,也並未讓沙特低頭屈服。在報告發佈幾個小時後,沙特外交部發表嚴正聲明,稱報告結果「負面、虛假、不可接受」。聲明指出,沙特領導人已經就卡舒吉謀殺案採取了必要措施,「拒絕任何侵犯沙特領導權、主權和司法系統獨立性的舉措。」

在中東,除了最初「爆料」卡舒吉案的土耳其持批判立場,不少阿拉伯國家都選擇與沙特並肩。阿聯酋、科威特、巴林、阿曼,甚至最近才與沙特修復關係的卡塔爾都發表了聲明,重申支持沙特的主權與穩定。

沙特媒體則為捍衛王儲的名譽大肆宣傳,評論員們對CIA的調查發現嗤之以鼻,認為報告只是「業餘的猜測」。一些支持王儲的激進分子在推特上分享著據稱是美軍虐待伊拉克囚犯的視頻,用「美國人權記錄的黑暗一頁」宣示著自己對王儲的忠誠。另一些沙特人則認為拜登政府的舉動只是為了吸引國內民眾的注意,試圖和特朗普的政策劃清界限。

「所有人都知道,這份報告的水平連新聞專業一年級的學生都不如,更不用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情報機構所寫的了。」沙特評論員穆罕默德·蘇拉米在推特上嘲諷道。

「卡舒吉的被殺是一場可怕的悲劇沒錯,但這是一個人的悲劇,某些政府做得更糟糕。」美國《洛杉磯時報》援引與沙特政府關係密切的評論員阿里·希哈比的話稱,「美國政府入侵並摧毀了伊拉克。誰對此負責?」

「美沙同盟已經顯示出局限性,所有這一切都將促使沙特實現其多樣化戰略關係的願望。」希哈比還指出,美國這份報告對於約束沙特而言無濟於事,甚至可能把沙特推向其他的競爭對手。

特朗普與奧巴馬之間的「中間路線」。

拜登最終未能宣佈對王儲穆罕默德的直接懲罰,也有多方考慮。《華盛頓郵報》報道稱,拜登及其助手確實曾考慮制裁王儲,但他們發現「不可能將王儲的資產與國家的資產區分開來,因為兩者大致相同」。更重要的是,經歷幾番政治鬥爭登上王儲之位的穆罕默德可能很快就將正式執掌沙特,以他本人為目標,注定會讓日後的美沙關係陷入困境。

「在過去五周左右的時間里,我們對此作出了非常仔細的研究,得出的一致結論是,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應對這些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對《華盛頓郵報》表示,「目的是重新校准(recalibration)(美沙關係),而非撕裂。」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肯普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儘管民主黨內的很多人不滿拜登的決策,但這可能才是「正確的前進方法」。

「現實是,你寧願有一個有缺陷的、甚至是有嚴重缺陷的盟友,也不能讓它在這個新興力量和大國競爭時代落入對手的手中。」肯普表示,「沙特可能會更多依賴中國、俄羅斯進行武器交易,美國總統正權衡所有這些因素。」

上任一個多月,拜登多數外交政策的決定與他競選時的基調相吻合,他扭轉了前任特朗普提出的許多破壞性政策,然而並沒有浪費時間在中東政策的重大轉變上,而是「點到為止」。

「拜登確實將重點放在了國內議程上,因此希望最大限度地減少他必須花費在外交政策問題上的任何政治資本。」美國智庫「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所」創始人之一特里塔·帕西對《紐約時報》表示。

不少人認為,拜登是前任上司奧巴馬的「精神繼任者」,但二人在中東政策上的分歧十分微妙。就上任一個多月來的表現來看,拜登採取了比奧巴馬更大膽的方法來處理中東的敏感問題,更像是走出了一條特朗普與奧巴馬之間的「中間路線」。

「與奧巴馬對沙特的‘虛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拜登似乎在加快步伐。他不僅利用總統的施壓來改變(沙特的)不良行為,而且還制定了具體的政策來制止此類行為。」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國際關係與安全研究高級講師本·里奇在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非營利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指出。

對待伊朗,拜登也一改奧巴馬時期的和平磋商方式,奉行「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在表示重返伊核協議意願的同時,一直堅持「伊朗先妥協」的底線。2月25日美國對敘利亞境內親伊朗民兵組織的空襲也釋放了這種信號。五角大樓當時表示,此次空襲是對最近在伊拉克發生的襲擊事件做出的回應。

「在伊朗問題上拜登表明,與奧巴馬不同,他願意在多邊談判的同時使用武力,對伊朗潛在報復帶來的威脅則表現得不那麼鴿派。」本·里奇表示。

拜登首月的中東政策失敗了嗎?

也正是未竟的承諾和「點到為止」的手段,讓拜登政府第一個月在中東的表現招致批評。

「他們試圖平衡各種利益衝突。」美國非營利組織「中東民主項目」的宣傳官員塞思·賓德表示,「但想要取悅眾多團體,意味著可能最終會讓其中很多團體失望。」

拜登一個多月以來在中東的多項舉措似乎充滿矛盾:同意與伊朗進行非正式會談,但又空襲敘利亞進行施壓。

有分析認為,美國空襲敘利亞意在安撫把伊朗當作威脅的盟國以色列和沙特,同時又不過度激怒伊朗。

但這一點似乎並未讓以色列滿意,同時也讓伊朗再度拒絕會談請求。

拜登遇到的狀況並不是新鮮事。美國解釋性新聞網站Vox指出,每位美國總統在競選時都會提出許多外交政策計劃,但他們上台之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退縮或遭遇掣肘。

前總統特朗普2016年參選時曾承諾結束美國在中東的戰爭,但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截至目前,仍有很大一批美軍留在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

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拜登仍然面臨著來自共和黨人的阻力。上個月,120名共和黨眾議院簽署聯名公開信,敦促拜登不要重返伊核協議。

近日,又有5名共和黨資深議員致信拜登,認為美國與伊朗接觸需要一項兩黨共識的戰略,確保終止伊朗「破壞地區穩定的活動」。

在懲戒沙特一事上,雖然旁人指摘,但拜登及其團隊似乎已經滿足於對美沙關係的「重新校准」。

Vox指出,儘管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沒有被制裁,但他接觸拜登的機會已經被限制,身兼沙特國防大臣的王儲必須與自己的對接人——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進行直接接觸,美國對沙特的軍售也已被暫時凍結。

除此之外,「卡舒吉禁令」也給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以警告,可能會讓他們謹慎對待國外的持不同政見者。

也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的行動仍然被視為對沙特領導人的嚴厲譴責。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沙特問題專家雅斯敏·法魯克對Vox表示:「在美國內部,沙特正在被正常化,不再被視為不會因其自身內政原因受譴責的國家。從現在開始,這將成為常態,對於沙特來說,這是很重大的改變。」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