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 Military

美國新聞中心11/5/2021 11月4日,據路透社報道,幾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週四提出一項法案,尋求每年向台當局出售20 億美元和其他援助,用來採購美制武器,為台灣「加強防衛能力」。 這項由幾位議員提出並被稱為《台灣威懾法》(Taiwan Deterrence Act)的法案將授權每年20 億美元的對外軍事援助,其中包括贈款和貸款,並讓台灣方面在2032年前購買在美制武器和國防設備。 路透社稱,雖然該法案僅由參議院少數黨共和黨的幾名參議員支持,但借此增加了國會對民主黨總統拜登的壓力,迫使白宮政府在涉台問題上採取更「大膽」的行動。 該法案的主要發起人是參議員吉姆·里施(Jim Risch),他是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共和黨一號人物。 法案的共同發起人還包括共和黨參議員邁克·克拉波(Mike Crapo)、約翰·科寧(John Cornyn)、比爾·哈格蒂(Bill Hagerty)、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和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 目前,尚不清楚民主黨人如何看待該法案。 法案中所提的這筆資金並非無償提供,而是具有附帶條件的,包括要求台灣當局作出與美國資金相匹配的承諾。這也就是說,台灣必須對等每年花 20 億美金採購或是租賃美國製造的武器,大約是新台幣600億元。...

美國新聞中心10/22/2021 美國國防部計劃在阿拉斯加太平洋太空港發射場進行的一次高超音速滑翔體發射測試,以失敗告終。 據美國國防部發言人10月21日稱,測試失敗是因為助推火箭故障,導致測試沒有按計劃進行。 美國國防部今年早些時候曾宣佈,美軍20日成功地對高超音速武器部件進行了三項新測試,這些組件將於2022年投入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的使用中。 圖片:網絡

美國新聞中心10/15/2021 據美國《空軍時報》報道,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由於美國政府延續針對這兩國的政策,中俄關係將繼續加強,但直到2022年,「中國和俄羅斯的綜合實力」將「繼續接近但不會超過」美國的實力。 該報告將中俄之間日益加強的關係描述為一種務實性的關係,並以「平衡」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為基礎。 該報告稱,中國和俄羅斯都支持反制美國的「軍事主義、干涉主義,以及將美式價值觀強加於他國」的意識形態。 蘭德公司的報告還表示,中俄關係在最近20年間逐步發展並日益密切,在2012-2017年間,中俄關係從「合作」提升到「協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制裁。這種關係升級的關鍵是雙方在2002年簽署的「15年軍事合作計劃」,該計劃「擴大了軍事裝備的供應、技術許可和聯合研究與開發。」雖然報告中沒有指出設備的總量,但在這一時間框架內,中國獲得了「高精尖」俄羅斯裝備系統的使用權,比如蘇-27和蘇-30飛機、導彈驅逐艦,以及包括俄羅斯科學家在中國國防工廠工作的技術援助。 該報告預計中俄合作將持續下去,並指出中俄必須通過聯合訓練和裝備交流來提高兩國軍隊的互操作性。中國和俄羅斯軍隊之間的「實戰協作」已經成為常態,而自2003年第一次演習以來,聯合演習的深度和廣度逐漸變得更加綜合和實戰化。 報道稱,今年8月,中俄首次在中國境內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據美聯社報道,這些演習反映了兩國之間軍事合作的新水平。 該報告向美國建議,削弱美國這個兩大全球競爭對手之間關係的一種方法是減少西方對兩國的制裁。如果這樣做,「俄羅斯可能會尋求加強與歐洲和美國的關係」,這可能導致中俄關係「減弱或下降」。但是減少對兩國制裁這種政策變化被報告描述為「不可取」而且不太可能發生。 該報告指出,如果美國不減少對兩國的制裁,中俄軍事關係將繼續發展,並在全球舞台上對美國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 除了重大的政策轉變之外,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其他辦法破壞中俄日益深化的關係,報告作者建議美國軍方為中俄之間更大的合作做好準備。 蘭德公司這份報告的結論是「美國軍方要為中俄加強合作帶來的挑戰做好準備,包括中俄軍事裝備持續擴散、舉行聯合演習、有可能建立聯合軍事基地,以及最終進行聯合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駐阿富汗美軍最高指揮官米勒即將卸任 撤軍結束於8月31日 阿富汗大亂】 美國新聞中心7/12/2021 據美國媒體於當地時間7月12日報道,駐阿富汗美軍和北約部隊指揮官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將於12日宣佈卸任,這標誌著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使命象徵性地結束。美國陸軍上將米勒將於12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個儀式上,把指揮權移交給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海軍陸戰隊上將肯尼斯·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 米勒於2018年8月起開始領導駐阿富汗美軍,是美國在阿富汗近20年的軍事行動中任職時間最長的美軍指揮官。報道稱,這是美軍從阿富汗撤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幾天前,美國總統拜登曾表示,美軍將在8月底前全部撤出阿富汗。 拜登總統表示,美軍已實現反恐目標,在阿富汗的軍事任務將於8月31日結束。而阿富汗民眾表示,美國聲稱要消滅恐怖主義,恐怖分子卻更活躍,每天都在殺害人民。

【美軍將全面撤離駐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美國新聞中心7/2/2021 當地時間7月2日,駐紮於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最後一批美軍將從此地撤離,這也意味著美軍將全員撤離這座駐阿美軍最大的軍事基地。 據報道,美國一位高級官員向美媒透露了這一消息。報道稱,此次撤離,將標誌著美國人在巴格拉姆基地這個龐大基地存在的結束。 據此前的報道,巴格拉姆基地位於阿富汗東部帕爾旺省,距離首都喀布爾北部約50千米,是美國在阿富汗的主要空軍基地,可起降C-5大型運輸機、B-1等戰略轟炸機及各型戰鬥機和直升機,最多時美國曾在此屯兵4萬余人,軍事價值相當重要。 依據塔利班2020年2月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所簽協議,駐阿美軍和北約部隊將分階段從阿富汗撤出。拜登入主白宮後,美國政府將美軍完成撤離期限從2021年5月1日推遲至9月11日。 美軍從5月1日開始撤離阿富汗,撤離行動已持續近兩個月。一名匿名的美國官員當地時間6月29日曾表示,美國可能還有幾天就完成從阿富汗的撤軍,這將比9月11日的最後期限要早得多。

【掌摑法國總統馬克龍男子身份曝光:中世紀軍事愛好者】 美國新聞中心6/9/2021 6月9日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當地時間8日視察德龍省期間遭掌摑,涉嫌掌摑的男子當場被捕。 法媒透露稱,該男子今年28歲,是一名中世紀軍事愛好者,曾在當地成立武術團體。 據法國BFMTV8日報道,涉嫌掌摑馬克龍的男子名為達米安·塔雷爾,今年28歲,為德龍省聖瓦利埃市居民。警方稱,塔雷爾是一名中世紀軍事愛好者,曾在當地成立了一個歐洲傳統武術團體。他在掌摑時高喊的口號為12世紀法國保皇黨的戰鬥口號,現在已經成為極右主義的代名詞。 塔雷爾的一名友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塔雷爾平時性格溫和,沒想到他會作出這種行為,「我看到視頻後非常吃驚,我之前和他一起玩過武術,感覺他完全沒有理由做出那種行為」。 法國警方已經逮捕了塔雷爾和另一名涉嫌在現場攝像的男子,並對塔雷爾的住所進行了搜查。兩人涉嫌「故意襲擊公共權力行使人」,將面臨3年監禁和4.5萬歐元的罰款。警方稱,涉嫌攝像男子也是德龍省居民,今年28歲。 馬克龍8日晚些時候回應掌摑事件是否令自己擔憂時表示,「我沒有任何擔憂。我當時有繼續向肇事者周圍的人打招呼,同他們合影。我沒有停止與民眾見面,而且今後會繼續這樣做,沒什麼能阻止我。」

【美國五角大樓宣佈啓動「火箭貨船」實驗性軍事項目】 美國新聞中心6/5/2021 五角大樓近日宣佈美國太空軍將啓動一項名為「火箭貨船」的實驗性軍事項目。該項目將對「在非傳統表面降落火箭」、「設計能夠快速裝貨、卸貨的火箭貨船倉」和「利用火箭貨船空降貨物」等方面展開研究。 據報道,SpaceX公司是火箭貨船項目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該公司宣稱其研發的可回收火箭「星艦」已經可以實現30噸到100噸的載重量,並可以實現全球範圍的「點對點運送」。 不過SpaceX公司並非該項目的唯一選項。火箭貨船項目負責人格雷格·斯潘葉斯博士表示,SpaceX公司無疑是最引人矚目的,然而市場上還有其他一些公司具有可回收、點對點運送等技術實力。

【法國宣佈暫停與馬里軍事合作 向馬里嘩變軍方勢力施壓】 美國新聞中心6/4/2021 法國國防部近日宣佈,暫停與馬里當地軍隊的聯合軍事行動。外媒分析稱,法國此舉意在向馬里軍方施壓,要求其恢復民主秩序。 據路透社報道,法國國防部6月3日表示,西共體和非盟已經就馬里政治過渡框架提出要求和底線,在沒有就此得到馬里軍方保證前,法國決定暫停雙邊軍事合作。國防部補充稱,法國軍隊將繼續在該國單獨行動,下一步將視馬里當局所做回應而定。 據悉,法軍自2013年開始就在馬里駐紮,長期與當地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組織交戰。法方這一決定意味著法軍和馬里軍隊共同在該國北部展開的「新月形沙丘」反恐行動,以及法國為馬里安全部隊提供的訓練行動都將暫時停止。 今年5月24日,由於在過渡政府人員構成上存在分歧,馬里軍方扣押了時任過渡總統恩多和過渡總理瓦內,並於兩天後宣佈兩人辭職。日前,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和非盟先後決定,暫停馬里成員國資格直至其恢復民主秩序。 5月3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假使馬里在嘩變之後「轉向伊斯蘭極端主義」,那麼法軍將不得不從當地撤走。分析人士指出,這被視為是法國對以戈伊塔為代表的嘩變軍方勢力施壓,警告他們不要邁向軍政府的道路。

【美軍演習持槍「突襲」保加利亞工廠 美使館道歉】 美國新聞中心5/31/2021 保加利亞的普羅夫迪夫市郊,全副武裝的美軍部隊5月11日「意外突襲」了一座工廠車間。「攻佔」該廠時,演習的美軍不知道自己走錯了,用槍支威脅廠裡的工人並讓他們投降。該事件約兩周後才被報道,保加利亞國防部長和美國大使館隨後就此道歉。 據保加利亞諾瓦(NOVA)電視台29日報道稱,這座生產煉油設備的工廠地處切斯涅吉羅沃村附近,隔壁有座空軍基地,當時美軍正在這座基地裡演習。11日中午,一隊美軍士兵越過圍牆後進入該工廠,確認工廠內沒有「敵軍」後離開。美軍之後對番「突襲」的解釋稱,他們以為這座工廠也被安排在演習區域範圍內。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當時美軍正同保加利亞及其他盟國進行北約「敏捷反應2021」演習,而當地民眾對演習毫不知情,此次事件曝光後才意識到當時有軍事演習。據北約官網信息,此次演習共有10個國家的7000名軍人參加,美國陸軍航空兵力和炮兵都參與了此次演習。 工廠的工人接收採訪時表示,美軍衝入工廠時讓他們舉起雙手投降,其他的英語工人們也沒聽懂。 諾瓦電視台公佈了安保監視器記錄下的美軍活動。畫面顯示,衝入車間後,美軍進行了武裝搜查,要求所有在場的工人投降並配合美軍行動。一名工人在採訪時稱,美軍讓他們投降,舉起雙手坐在地上,隨後衝入工廠開始搜查。當時他們很害怕,也不知道美軍用英語還說了什麼。 「這對我是嚴重侮辱,搞得我就跟恐怖分子一樣」,廠主馬林·吉米特洛夫表示,此次事件極具羞辱性,已到法院申請維權。保加利亞國防部長喬治·帕納約托夫隨後對此道歉,稱其為「明顯的誤解」,美國大使館也對此表示歉意。保加利亞國防部和美方表示,已準備賠償相關損失。 保加利亞通信社報道稱,美國大使館通過一份聲明進行了致歉。在這份聲明中提到,美軍訓練有素,會由優先考慮自己士兵、盟友和平民的安全。美方就此對企業和員工進行誠摯地道歉,會汲取教訓並調查原因,未來會規範演習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但在美國大使館網站和社交平台上均未找到該聲明。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在報道中提到,保加利亞軍方正在調查此事,及此次事件延期兩周才被曝光的原因。保國防部長帕納約托夫卻在新聞發佈會上表態稱,沒有掩蓋此事的企圖。帕納約托夫的表態並未平息部分保加利亞反對派要求他辭職的呼聲,他們認為,帕納約托夫領導保加利亞外交部的北約辦公室讓他有立場傾向,從而不適合領導對此次涉及北約部隊事件的調查。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