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美國新聞中心
11/16/2021

上週末,中國與其他近200個參與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結束時通過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

中國也是承諾到 2030 年停止和扭轉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的 100 多個國家之一。

參加COP26的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將有助於開啓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徵程」。

「新的全球協議,特別是巴黎協定規則手冊的收尾,對於捍衛多邊主義和落實巴黎協定具有重要意義。」趙英民說。

在會議的最後幾天,中美發表了關於在 2020 年代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聯合聲明,受到廣泛歡迎,並認為可以激發全球集體行動。

中美發表的關於加強氣候行動的聯合聲明,為各方應對氣候變化增添了信心,也為在嚴峻挑戰中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動力。

事實證明,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作為世界主要國家,兩國都承擔著特殊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兩國只要攜手合作,就能取得許多造福雙方和世界的偉大事業。

世界經濟論壇(WEF)主席博爾赫·布倫德表示,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未來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貿易或技術領域的合作至關重要。

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一個言出必行的國家,中國已將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

2020年中國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這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實現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已超額完成。

碳強度下降意味著2005年至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少約58億噸,表明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長已基本扭轉。

中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解振華解釋說,世界各國採取的減排措施通常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森林碳匯。

「中國在這些領域的貢獻約佔世界總量的30%至50%,」解振華說。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自 2005 年以來,中國的能源節約量已佔全球的一半以上。

據官方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可再生能源佔總用電量的29.5%。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設備製造國,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建核電項目規模最大。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對當今氣候變化的大部分影響負有責任,他們被敦促付出公平的代價。
發達國家在2009年承諾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低收入國家,但仍然沒有兌現承諾。 最近的報告表明,這一目標可能會推遲到 2023 年。

在COP26 敲定的新氣候協議中,承諾通過適應基金大幅增加財政支持,並敦促發達國家到 2025 年將其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增加一倍。

「有一些進展,但仍然沒有達到預期。還有很多遺憾。發達國家未能很好地解決發展中國家在適應、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問題上的核心關切,」趙英民說。

圖片:網絡

error: